溝通,是現今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工作時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我們才可以和同事、主管、屬下有良好的互動,可能影響了工作內容與升遷與否;求學時也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,現在的升學制度強調多元入學,傳統考試分數的影響力愈來愈少,多元的能力更是有賴良好的溝通能力來展現;家庭也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,為人子女、為人父母,不管是身處於家庭中的任何角色,與家人的互動一直是被大家重視與討論的重要議題。
著名的心理學家梅拉賓在1971年就提出了影響聽眾的梅拉賓法則(Role of Mehrabian):內容提到人對他人的印象,有55%取決於視覺訊息(肢体動作、表情眼神、外表),38%則是包含語氣、語調、速度與嗓音等聽覺訊息,僅有7%取決於談話的內容。可見得,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非語言的使用可是相當重要的。
溝通與梅拉賓法則
什麼是溝通呢?溝通就是單純的說話嗎?不盡然。在語言治療領域,溝通包含了語言和非語言。語言,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說話語句的內容,我們理解和表達的用字遣詞;而非語言則是指在溝通的過程中,藉由身體語言(body language)和副語言(paralanguage)等非語言的方式,來表達訊息讓對方接收訊息所產生的溝通行為。身體語言包括臉部表情、眼神注視、肢體動作和手勢、觸摸行為;而副語言是指我們「如何」說話,語調、嗓音、語速,甚至沈默、猶豫、嘆息等都有傳達訊息的意義,這些就稱為副語言。著名的心理學家梅拉賓在1971年就提出了影響聽眾的梅拉賓法則(Role of Mehrabian):內容提到人對他人的印象,有55%取決於視覺訊息(肢体動作、表情眼神、外表),38%則是包含語氣、語調、速度與嗓音等聽覺訊息,僅有7%取決於談話的內容。可見得,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非語言的使用可是相當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