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嗆咳別輕忽,吞嚥團隊好照護

飲食嗆咳別輕忽,吞嚥團隊好照護

「林奶奶最近吃東西吃飯吃得愈來愈慢、喝水還常常嗆到,漸漸不喜歡吃東西,身子也愈來愈瘦,到底怎麼了?」到醫院檢查後發現,是因為林奶奶的吞嚥肌群老化,必須進一步安排吞嚥復健。


吞嚥動作可分四階段
吞嚥這個自然的動作,看似簡單,實則複雜。一般來說,吞嚥可分成將食物送入口中咀嚼的口腔準備期、舌頭將食物後送的口腔期、啟動吞嚥反射的咽部期及食糰進入食道的食道期。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,都會影響吞嚥功能,造成吞嚥困難。

什麼是吞嚥困難?
吞嚥困難是指當食物從口到胃的過程發生障礙,頭頸癌治療後、神經損傷(如中風)、神經退化、失智症患者或是老化(如文中林奶奶)都是高風險族群,常見症狀如:咀嚼不易、容易嗆咳、吞嚥後喉嚨卡卡的、進食後易喘覺得累、吞嚥後東西從鼻子流出⋯⋯等。如果放著吞嚥困難不處理,可是會造成營養不良、脫水、體重下降,甚至是吸入性肺炎,而有生命危險!

吞嚥照護團隊可提供協助
疑似出現吞嚥困難時,請儘速就醫檢查,耳鼻喉科、復健科、神經內科皆可。目前的螢光吞嚥攝影檢查(VFSS)技術發達,可以透過螢幕觀察患者的動態吞嚥情況,評估各吞嚥階段是否有問題,例如:吞嚥反射延遲、喉部上抬無力...等。也可以透過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(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)或手指觸診法(醫師和語言治療師執行),了解患者的吞嚥功能。有復健需求的患者,語言治療師可提供吞嚥治療、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食物質地、調整進食姿勢...等,讓患者盡快恢復吞嚥功能,提高進食的品質。而不便出門復健的民眾,現在也能跟政府申請居家復健;而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製作了居家練習的影片「呷百二吞嚥健康操」,可供需要的民眾在家自行訓練。


除了耳鼻喉科醫師、復健科醫師、神經內科醫師、和語言治療師,護理師、營養師也是吞嚥照護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。透過多專業與跨專業人員的合作,可以提供患者最佳的醫療照護,讓患者不僅能吃,還吃得安全、安心。